[有关清明的古诗]有关清明的散文随笔:我给儿子讲《清明》

2020-02-12   来源:学习教育

  编者按:清明是我们中国的传统节日,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,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。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篇我给儿子讲清明。

有关清明的散文随笔:我给儿子讲《清明》

  清明

  作者:杜牧 (唐)

  清明时节雨纷纷,路上行人欲断魂。

  借问酒家何处有?牧童遥指杏花村。

  清明节到了,儿子背诵起了《清明》这首诗。他读二年级时,老师讲过这首诗。于是,我想考验一下他,看他还能记得多少,能不能有一些更有内涵的想法。

  我:儿子,第一句诗是什么意思?

  儿:清明节的时候,天下着大雨。

  我:为什么说是下大雨?

  儿:雨纷纷啊。

  我:雨纷纷一定是大雨吗?

  儿:对哦,也可能是绵绵细雨哦。可是,老爸,一般不是说“大雪纷纷”吗?为什么这里是“雨纷纷”呢?

  我:问得好!一般如果是下大雨,会用“哗哗、哗啦啦”等词语形容,这里你觉得为什么用“纷纷”这个词呢?

  儿:因为下的不是大雨,而是小雨、细雨。

  我:对!春天的雨不像夏天的,夏天的雨往往来得快,雨也很大;而这细雨,正就是春雨的特色。你想想,风一吹,这纷纷的细雨落在人的脸上,感觉像什么?

  儿:感觉像棉花糖上一根根的糖丝粘在脸上。

  我:好吧,你这小吃货,馋了。不过,说得很形象。

  儿:老爸,为什么清明节总是下雨呢?本来放三天假可以出去玩,下雨又玩不了啦,我还想约小朋友去野炊啊。

  我:那你觉得为什么总是要下雨呢?

  儿:因为老天爷伤心了。

  我:老天爷为什么伤心啊?

  儿:清明节要扫墓啊,要祭奠死去的亲人啊,自然就伤心啊。

  我:说得好。这是你从感情上去分析,清明节往往下雨,这其实是有科学道理的。

  儿:什么科学道理?

  我:等会我讲完了,你自己去网络上查一查就知道了,老爸先卖个关子吧,嘿嘿。

  儿:哼,老爸总是这样,喜欢嘚瑟。

  我:这第一句写的是清明节这一天的天气情况,你觉得诗人一开始写这一句有什么作用呢?

  儿:是不是营造了一种伤心的氛围?

  我:说的太好了!不愧是我的儿子!(请允许我得意一下,这么专业的术语都能用上,看来平时让儿子看看我写的文章还是有好处的,嘿嘿)那第二句是什么意思?

  儿:路上的人都很伤心,失魂落魄的。

  我:你觉得“行人”指的是路上所有走路的人吗?难道他们都会在清明这一天失魂落魄吗?再仔细想想。

  儿:好像不是啊,应该不会所有的人都伤心吧。

  我:为什么呢?你之前不是说清明是要祭奠逝去的亲人的吗?为什么不是所有的人都会失魂落魄呢?

  儿:因为有一些亲人已经死去很久了,活着的人不会像最开始那样伤心了。可是老爸,那会不会是诗人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啊?

  我:你能想到夸张的修辞手法,很不错!只是,如果是夸张,那诗人又何必去夸大路上其他人的感情呢?

  儿:会不会诗人说的不是其他人,而是他自己?

  我:哦?这个想法很不错,但你为什么这么说呢?

  儿:因为诗人自己走在路上,不在自己的家乡,不能回家扫墓,见不到自己的亲人,肯定是很想念家的啊。我记得学过一首诗,是王维的《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》,前面的两句是:独在异乡为异客,每逢佳节倍思亲。诗人肯定因为想念亲人而魂不守舍啊。

  我:你怎么知道诗人不在自己的家乡?

  儿:后面不是说了吗?“借问酒家何处有,牧童遥指杏花村”,如果在自己的家乡,他不会不知道哪里有喝酒的地方啊。

  我:很好,你分析得非常好。对,这里的路上行人说的其实就是诗人自己。在这个清明时节,诗人无法回家扫墓,无法和亲人见面,所以他才失魂落魄。可是,既然如此,他为什么不回家呢?难道仅仅因为不能回家扫墓,就如此伤心?

  儿:应该还有其他原因吧?

  我:你想想,还会有其他哪些原因?

  儿:他没钱,回不了家?

  我:有可能。还有吗?

  儿:他在外面过得不好,不好意思回家。对对对,我今天学了个新成语,叫“衣锦还乡”,他肯定是因为感觉无脸见江东父老,所以不回家。

  我:说得好!竟然还知道“无脸见江东父老”这句话,你哪里学来的?

  儿:我看小人书学到的,哈哈哈。

  我:很好!学过的词语要能运用!好儿子!还有其他的原因吗?

  儿:想不出来了。给点提示呗。

  我:前面我说到,如果亲人已经逝去了很久了,一般来说,无论是扫墓的人,还是在外地不能回家的人,都不会“欲断魂”。可是,如果是……

  儿:啊,我知道了,可能他的亲人死掉的时间还很短,而他又不能回家祭奠,所以就更加伤心了。

  我:分析得很好,有这种可能!不过,儿子,以后最好不要用“死掉”这样的词语,他面对的是亲人,用这样的词语显得不够尊重,换成“去世”更好,懂吗?

  儿:哦,知道了。

  我:当诗人失魂落魄的时候,他想到了什么?

  儿:“借问酒家何处有”,喝酒,他要找酒喝。

  我:为什么是喝酒?

  儿:他想借酒浇愁。可是,他不知道借酒浇愁愁更愁啊。

  我:说得太好了!除了借酒浇愁以外,他找酒家还有其他的目的吗?

  儿:其他的目的?什么目的?我想不出来。

  我:你想想,老爸在祭奠爷爷的时候,最后有没有把酒又倒回瓶子里面?

  儿:没有。哦,我知道了,把酒倒在地上,这样天上的爷爷就能喝到。

  我:是的,他虽然不在家乡,但他也可以买酒“遥祭”远方的亲人。

  儿:“遥祭”是什么东东?

  我:“遥祭”就是在外地祭奠远在家乡的亲人。诗人回不了家,只好通过这种方式来表达对逝去亲人的哀思。他想找酒家,但问的是牧童,为什么找一个小孩子问路呢?从这里你又能发现些什么?

  儿:路上没有大人,只有一个放牛的小孩,所以他只能找小孩子问。

  我:天下着雨,他一个人走在路上,这会让他心里更加……

  儿:孤单寂寞。

  我:非常棒!想得很好!这种孤单寂寞加重了他内心的痛苦,所以诗的第二句说他“欲断魂”啊!身边连一个可以说说话的人都没有,多么孤单啊。

  儿:怪不得妈妈出差在外地,给我打电话,有的时候会哭,因为她一个人很孤单,又想家里的儿子和老公。

  我:哈哈,总结得非常好!我和你是妈妈生命中最重要的两个男人,她出门在外,肯定会很想我们啊。所以,我们都要爱妈妈,我们一家人要相亲相爱!

  我:面对诗人的询问,牧童怎么做的?

  儿:牧童指着远处的杏花村说,看,那里就有酒家,你快去吧。

  我:诗人是成人,牧童是小孩,小孩子能看出诗人的痛苦吗?

  儿:肯定不能啊。而且,他们又不认识。

  我:对。也就是说,身在异乡的诗人不仅仅是一个人,更加没有一个可以理解他的人在身边,这就更加孤独了。再从这句诗来看,酒家在哪里?

  儿:在杏花村啊。

  我:儿子,杏花村原本并不是一个村子的名字。当然,由于诗人这首诗流传很广,后人就把“杏花村”代指酒了,有一种白酒就叫“杏花村”,还有的饭店名字就叫“杏花村”。但在这里,它指的是开满杏花的村子。远处杏花似锦,春意盎然,村头酒旗飘飘,诗人为什么要把这景物写得那么美呢?或者,写这样的景物对表达诗人的感情有什么帮助呢?

  儿:诗人看到这美丽的景色,心情会好一点的吧。

  我:有道理。但有没有可能诗人的心情更糟糕了呢?

  儿:更糟糕?不会吧。

  我:你想想,这个地方有杏花,他的家乡会不会也有杏花?

  儿:哦,老爸,我知道您的意思了。他看到这里漂亮的杏花,会想起家乡的杏花,就会更加想家了!

  我:对啊!你前面提到王维的那首诗,诗人在外地看到别人在做什么事?

  儿:插茱萸。

  我:对啊。看到异乡的人插茱萸,他想到了自己家乡的亲人此时也在插茱萸,是不是就更加想家了?同样的道理,看到眼前的杏花,他想起了家乡的杏花,于是他就更想家了,心情就更糟糕了,这就叫“睹物思人”。

  儿:嗯,老爸说的很有道理。

  我:你再想想,与“杏”这个字的读音相同或相似的字有哪些?

  儿:兴,高兴的兴;幸,幸福的幸。

  我:很好。但此时的诗人会高兴吗?会幸福吗?

  儿:当然不会啦。

  我:很好。春天的花很多,诗人为什么只写杏花呢?有可能是他看到的真的是杏花,也有可能不是,但他还是故意写成杏花。为什么?古人写诗喜欢用“谐音”字,就是读音相同或相似的字,借此传达复杂的感情。可能他看到的是樱花,是桃花,但他却故意写成杏花,就是因为“杏”和“兴、幸”的读音一样,诗人用杏花的“杏”反衬出自己的不幸。关于这种谐音手法的运用,老爸再给你讲个故事,要不要听?

  儿:当然要了!

  我:曾经有个年轻小伙子,第一次去未来岳父家,未来岳父给他出了个上联:因荷而得藕。他的意思是:你凭什么得到佳偶(我的女儿)?“荷”与“何”,“藕”与“偶”读音一样,这上联表面上说的是因为有荷花,所以才有莲藕,其实是一语双关,这叫谐音双关。这小伙看到院子里有一棵杏花树,于是想到了下联:有杏不需梅。“杏”与“幸”,“梅”与“媒”读音一样,也是一语双关,表面上是说有了杏花,就不用再要梅花了,实际上他的意思是:我很幸运,所以连媒人都不需要。小伙子的回答很精彩,未来岳父很高兴,就把女儿嫁给他了。看看,有才华的小伙子,谁都喜欢。

  儿:嗯,我也要像老爸一样有才华,将来才能娶到像老妈这么优秀的女孩子做老婆!(这马屁拍得太好了!我喜欢,嘿嘿!)

  妻:儿子,你刚才说老妈什么?

  我、儿:没什么,没什么,夸你呐!

  我:你再看,牧童说酒家在远处,也就是说诗人还要走比较长的一段路才能到达酒家。到了酒家后,看到眼前的美景,然后他就借酒浇愁,于是会怎样?

  儿:他会更加伤心痛苦。

  我:对。一路走来,他的身体很疲惫;再加上眼前美景和酒精的刺激,所以,到诗的结尾,诗人的感情就达到最高潮了。景是美的,情是悲的,从诗歌的写作手法来讲,这就叫“以乐景衬悲情”,也就是说用美丽的景色来反衬自己内心的悲伤。你看看,这样一首很普通的小诗,经过我们这样一番认真的思考,就能想出很多来。这些诗是古人留给我们的宝贝,你要多读,多背,多想想,以后写文章就越来越容易了。

  儿:我知道了。老爸,我饿了……

  我:好吧,为父开始做饭。当爹,不容易;当个好爹,特别不容易。

  儿:当儿子,不容易;当个好儿子,更加不容易。

  妻:老公,中午我们吃什么?

  儿:当老公不容易,当个好老公特别不容易!哈哈哈哈。

  好吧,你娘俩赢了……

作者:郭青松

  公众号: 左手写诗右手为文

  本文为原创文章,版权归作者所有,未经授权不得转载!


有关清明的散文随笔:我给儿子讲《清明》

[有关清明的古诗]有关清明的散文随笔:我给儿子讲《清明》

https://m.wafclan.com/dangtuangongwen/26055/

展开更多 50 %)
分享

热门关注

学校基层组织化学习教育年度总结【四篇】

学习教育

党史学习教育民主生活会整改落实情况(合集5篇)

学习教育

党史学习教育心得体会(锦集3篇)

学习教育

企业党支部政治理论学习教育开展情况范文(精选5篇)

学习教育

党史学习教育组织生活会整改落实情况范文四篇

学习教育

党史学习教育收获精选五篇

学习教育

党史学习教育专题民主生活会(通用4篇)

学习教育

党史学习教育专题民主生活会整改情况(合集四篇)

学习教育

对党史学习教育专题民主生活会整改措施落实情况的意见建议汇编6篇

学习教育

党史学习教育专题民主生活会征求意见(锦集5篇)

学习教育